摘要:购彩大厅app安装下载登录【www.skyfivemedia.com】各大娱乐城开户,注册,投注,优惠活动,购彩大厅app安装下载登录拥有专业的技术团队提供最佳的技术支援,体验金赠送,送彩金等大量资讯,以及咨询。
中新网南宁9月24日电(王怀玉 伦俊芝)“两岸同根同源,流淌着同样的文化血脉,音乐一响,共鸣就产生了。”邕台青年就业创业服务站(青秀区站)负责人、南宁市宇门餐饮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元亨接受采访时说。
9月22日晚,在广西南宁邕台青年创业就业服务站(青秀区站)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邕台音乐人合奏音乐会。来自中国台湾的排笛演奏家张中立与广西爵士钢琴手江宽、贝斯手张力元、鼓手黄泽宇共同演绎12首乐曲。

此次活动由南宁市青秀区委统战部、邕台青年就业创业服务站联合主办,邀请了邕台青年约50人。《新不了情》《兰亭序》《但愿人长久》等多首承载着两岸同胞共同回忆的曲目,伴随排笛舒缓悠扬的音色,不仅给现场嘉宾带来一场音乐盛宴,也连接起两岸同胞浓浓的亲情。
图为演出现场。 伦俊芝 摄
青秀区委常委、政府副区长彭家志表示,邕台青年就业创业服务站(青秀区站)自2021年12月挂牌成立以来,通过举办分享会、交流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在践行“两岸一家亲”理念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当晚的邕台音乐人合奏会,希望能让大家带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搭建起两岸青年更加紧密交流、融合发展的“连心桥”。

南宁市台办负责人表示,两岸文化同文同种、习俗相近,邕台青年就业创业服务站(青秀区站)创新活动形式,通过两岸音乐人联合演奏,用共同的音乐记忆激起两岸同胞天然的心灵共鸣。今后南宁市各级台办将会继续为大家多搭平台,做好服务,邕台青年也要多交流合作,共同携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排笛”又称“排箫”“参差”,是中国传统乐器,在西周初期就已有文献记载。张中立是中国台湾著名的音乐人,1994年发行中国台湾首张排笛演奏专辑,至今已发行排笛演奏专辑19张。自1989年起,张中立往返于两岸进行音乐学术交流。他表示,近几年经常到大陆来,寻找合拍的乐手,也很想把中华传统乐器传承给下一代人。受到张元亨的邀请,他首次来到南宁演出。“这次合作让我看到了大陆年轻音乐人太多的可能性,他们真的很优秀。”张中立说。

图为9月22日晚,张中立(左)与钢琴家江宽(右)在表演前进行排练交流。王怀玉摄
邀请中国台湾音乐人和表演艺术家到南宁演出,张元亨已经做了十年。“我坚持做这件事情,就是想搭建起一座两岸音乐交流的桥梁。”
张元亨的父亲是第一代台商,在南宁创业十多年的张元亨早已把南宁当成自己的家。他说,南宁的气候、饮食、生活节奏都和台湾很相近,他邀请的很多台湾艺术家来过之后都爱上了这里。基于多年积累的口碑,他想让台湾更多音乐人来到大陆演出交流。(完)
中新网上海9月24日电 (记者 陈静)自2007年起,上海市教委就启动实施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到目前为止,上海已有32所本科高校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每年校创、市创、国创立项总数已超1万项,财政经费支持累计超1亿元,已逐步构建了国家、地方、高校三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体系,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到创新创业活动,并从中受益。

校创、市创、国创是指不同级别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比如,国创是指大学生国家级创新创业计划。

第八届上海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成果展举行。(上海健康医学院供图)

上海“海聚英才”全球创新创业峰会系列活动——第八届上海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成果展24日在上海健康医学院举行。本届成果展线上线下同步展出,为上海各高校师生提供了广泛参与的机会和平台。

当日展览呈现了一大批充满创意的创新创业项目,有涉及科学前沿的发明创造、有普惠生活的创新应用、有解决社会问题的探索实践等。比如:上海理工大学雷厉风行团队研发的微纳光感雷电防护装置,引入了新型的传感器以及数字化控制装置,能够实现断路的光学传感操作,将提升雷电防护装置的智能化水平与机械系统的可靠性;上海健康医学院学生何梦婷团队与校附属医院共同研发的基于神经调控的智能降压系统,由智能头套、治疗主机和智慧系统三部分构成,实现了监测、分析、治疗的一体化流程,有望进一步推动高血压病的根治。当天,创业项目代表通过汇报路演的形式分享了创新创业经验和感悟。
本届成果展以近两年上海市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为基础,向32所高校征集了83篇学生创新项目报告、51篇创业项目报告、92块创新创业项目展板、121篇教师和管理者论文、90篇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案例。通过一系列评审、师生代表投票、项目答辩路演、专家点评等环节,最终评选出最佳创新项目16项、最佳创业项目10项、我最喜爱的项目20项、最佳人气项目20项、最佳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案例18项、最佳创新创业教师及管理者论文18篇。
上海健康医学院走出了一条应用技术型医学院“双创”教育之路。(上海健康医学院供图)
上海健康医学院校长吴韬教授表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不仅培养了同学们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更成为支撑学校参加“互联网+”等创新创业大赛和各类学科竞赛的重要抓手。他说,青年学生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创新创业的有生力量。高校在培养人才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等方面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上海健康医学院鼓励学生围绕生命健康、生物医药、智慧医疗、主动健康等领域进行创新创业,走出了一条应用技术型医学院“双创”教育之路,并形成了浓厚的校园“双创”文化。
上海将着眼夯实高水平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基础,调整优化学科专业布局结构。(上海健康医学院供图)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孙真荣指出,下一步,上海将着眼夯实高水平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基础,调整优化学科专业布局结构;着眼服务构建高水平人才高地和助力重点产业发展,强化拔尖创新和紧缺急需人才培养;着眼提升服务力、贡献度,涵养提升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能力。他提出,要加快推进产教融合,推动双创工作的贡献度。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各高校必须主动作为、谋划升级,实现创新创业与产业发展互动融合。(完)